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耕作與生態創新團隊和南京農業大學聯合攻關,發現大氣二氧化碳濃度(eCO2)升高可以顯著促進水稻生長,但對甲烷排放的促進作用呈明顯下降趨勢,說明國際上遠遠高估了未來氣候背景下稻田甲烷的排放量。該發現可以為我國乃至全球農業領域,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領提供更科學的決策依據。5月6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作物學報(The Crop Journal)》上。
據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張衛建介紹,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能夠顯著促進水稻生長,并可為稻田產甲烷菌提供更多的有機碳源,國際上由此普遍估計eCO2升高將提高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研究人員基于前期試驗,發現eCO2升高對稻田甲烷的增排效應隨著處理年限的推移而呈顯著下降趨勢,第一年eCO2的甲烷增幅達到69.4%,第二年為44.0%,第三年僅為25.6%。為進一步驗證該現象并揭示其機制,研究人員借助步入式人工氣候室開展了兩個生長季的盆栽試驗。
研究發現,在兩個生長季中,eCO2對水稻葉片光合速率、生物量和籽粒產量的促進效應相似。但是,eCO2對甲烷排放的提高效應顯著下降,第一季甲烷排放的增幅達48%-101%,第二季僅為28%-30%,這與前期試驗結果一致。甲烷排放是由其產生與氧化兩個過程決定,土壤微生物分析發現,eCO2處理可以同時提高甲烷產生菌和氧化菌,但隨著時間推移,eCO2處理對甲烷氧化菌的促進效應更強,從而逐步加強了甲烷的氧化消耗,降低eCO2對甲烷的增排效應。
該研究得到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據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張衛建介紹,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能夠顯著促進水稻生長,并可為稻田產甲烷菌提供更多的有機碳源,國際上由此普遍估計eCO2升高將提高稻田甲烷排放40%以上。研究人員基于前期試驗,發現eCO2升高對稻田甲烷的增排效應隨著處理年限的推移而呈顯著下降趨勢,第一年eCO2的甲烷增幅達到69.4%,第二年為44.0%,第三年僅為25.6%。為進一步驗證該現象并揭示其機制,研究人員借助步入式人工氣候室開展了兩個生長季的盆栽試驗。
研究發現,在兩個生長季中,eCO2對水稻葉片光合速率、生物量和籽粒產量的促進效應相似。但是,eCO2對甲烷排放的提高效應顯著下降,第一季甲烷排放的增幅達48%-101%,第二季僅為28%-30%,這與前期試驗結果一致。甲烷排放是由其產生與氧化兩個過程決定,土壤微生物分析發現,eCO2處理可以同時提高甲烷產生菌和氧化菌,但隨著時間推移,eCO2處理對甲烷氧化菌的促進效應更強,從而逐步加強了甲烷的氧化消耗,降低eCO2對甲烷的增排效應。
該研究得到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資助。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n3c8.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