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該看到,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一二三產相融合,實現產業強、環境美、農民富相統一,農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相協調。當然,農村綠色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長期任務,涉及農村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從構建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市場機制、監督機制、考核機制和協同機制發力,更好實現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構建生態補償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生態補償機制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綠色發展和均衡發展的政策工具。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我們就要在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上取得新突破,讓保護生態環境的“不吃虧”,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要把生態補償從政策規劃轉變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既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受益、誰補償”原則,明確保護者的權利與受益者的義務,通過現金補償、對口支援、碳匯交易、社會捐贈等多種補償手段,降低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成本,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還要加大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為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完善市場機制
一是高度重視運用市場化手段和價格機制促進綠色發展。特別是可積極運用信貸、債券等金融產品工具,建立完善促進農村綠色發展的金融市場,鼓勵支持企業對農村節能環保項目投資,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綠色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加強相關資源性產品市場價格的監管機制,促使市場價格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為農村自然資源開發提供重要的市場價格信息。
三是要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參與碳匯交易的有效途徑。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強化監督機制
一是加快出臺涵蓋農產品、環境要素、農業模式、生產技術、加工質量等內容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和農業監管體系,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促進農業生產綠色化、標準化。特別是要強化農產品“三品一標”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執行力度,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構建全環節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長效機制。
二是統籌安排、規范資金管理方式,建立資金考核指標體系,強化績效管理,加強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引進社會監督機制,擴大監督范圍,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為科學合理使用農村綠色發展資金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不僅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為核心工作內容的干部監督制度體系,強化自我監督和日常監督,而且要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制度,完善“四議兩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村規民約等民主監督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綠色發展。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明確考核機制
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廣大干部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更好推動鄉村振興。一方面,要增加綠色發展水平在考核評價中的權重和分量,逐步建立起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考評機制。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層干部建設美麗鄉村的實績考核制度和主體責任制度,健全考核獎懲、部門協調、責任追究、掛牌督辦和村民自治長效機制,形成“縣考核、鎮督查、村管理”的三級長效管理體系。此外,還要制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質量標準、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生態資源管護長效機制,啟動創建督查獎勵機制,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環境治理。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健全協同機制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健全協同機制,合力推進。一是要加強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能范圍和管理權限,建立健全分工明確、職能互補、管理科學、執行有效以及互相監督的管理體制。二是要加強區域間的協同。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省區市的農村綠色發展,無論是在發展水平、發展現狀上,還是在發展條件、發展方向上,均存在著較大差異,應當加強各地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在人才培養方式、生產結構布局與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等多個維度上進行深層次的合作與共享,不斷縮小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最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此外,還要依托大數據產業,建立區域環境大數據庫和環保信息共享平臺,共同應對跨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形成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來源:《經濟日報》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構建生態補償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共贏的綠色發展之路。生態補償機制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綠色發展和均衡發展的政策工具。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我們就要在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上取得新突破,讓保護生態環境的“不吃虧”,并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在這一過程中,關鍵是要把生態補償從政策規劃轉變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既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受益、誰補償”原則,明確保護者的權利與受益者的義務,通過現金補償、對口支援、碳匯交易、社會捐贈等多種補償手段,降低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成本,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還要加大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為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補償標準體系的建立提供保障。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完善市場機制
一是高度重視運用市場化手段和價格機制促進綠色發展。特別是可積極運用信貸、債券等金融產品工具,建立完善促進農村綠色發展的金融市場,鼓勵支持企業對農村節能環保項目投資,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綠色發展。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加強相關資源性產品市場價格的監管機制,促使市場價格能夠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狀況,為農村自然資源開發提供重要的市場價格信息。
三是要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修復工程參與碳匯交易的有效途徑。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強化監督機制
一是加快出臺涵蓋農產品、環境要素、農業模式、生產技術、加工質量等內容的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和農業監管體系,規范市場主體行為,促進農業生產綠色化、標準化。特別是要強化農產品“三品一標”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執行力度,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構建全環節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長效機制。
二是統籌安排、規范資金管理方式,建立資金考核指標體系,強化績效管理,加強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引進社會監督機制,擴大監督范圍,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督和管理,為科學合理使用農村綠色發展資金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不僅要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為核心工作內容的干部監督制度體系,強化自我監督和日常監督,而且要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制度,完善“四議兩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村規民約等民主監督制度,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綠色發展。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明確考核機制
考核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廣大干部保持定力、精準發力,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更好推動鄉村振興。一方面,要增加綠色發展水平在考核評價中的權重和分量,逐步建立起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考評機制。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層干部建設美麗鄉村的實績考核制度和主體責任制度,健全考核獎懲、部門協調、責任追究、掛牌督辦和村民自治長效機制,形成“縣考核、鎮督查、村管理”的三級長效管理體系。此外,還要制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質量標準、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生態資源管護長效機制,啟動創建督查獎勵機制,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環境治理。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要健全協同機制
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健全協同機制,合力推進。一是要加強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能范圍和管理權限,建立健全分工明確、職能互補、管理科學、執行有效以及互相監督的管理體制。二是要加強區域間的協同。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省區市的農村綠色發展,無論是在發展水平、發展現狀上,還是在發展條件、發展方向上,均存在著較大差異,應當加強各地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在人才培養方式、生產結構布局與優化、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等多個維度上進行深層次的合作與共享,不斷縮小各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最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此外,還要依托大數據產業,建立區域環境大數據庫和環保信息共享平臺,共同應對跨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形成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來源:《經濟日報》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n3c8.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