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種業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種業巨頭兼并史。而在我國,目前種業企業多達7300多家,10億元以上營收規模的僅有31家,種企規模小、市場高度分散等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種業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
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國家種業振興,迫切需要加快提高我國種企集聚度,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令人振奮的是,今天我們已然能看到它駛入眼簾的“桅桿”。
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將現代農業定位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農業”)。憑借資本運作、品牌管理與國際化經驗等優勢,中信農業近年來精準布局國內外種業市場,開展數輪兼并收購,由中信農業控制的種業產業資產已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八,大大提振了民族種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
強化資本運作——搭建種業發展平臺
種業的競爭是資本與技術的雙重競爭。打造“種業航母”,科技與資本兩者缺一不可。中信農業以資本運作為先導,著力構建“產業+科技+金融”綜合發展平臺,拉開種業布局大幕。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是我國民族種業龍頭企業。2016年1月,中信農業入股隆平高科成為第一大股東,邁出了進軍種業的第一步,并以此搭建種業產業發展平臺。
“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中信農業總經理兼隆平高科董事長毛長青介紹,在第四次全球并購浪潮中,為了通過反壟斷審查和達到各國的監管要求,并購企業必須剝離部分市占率過高的資產,這為我國種業企業提供了并購良機。
2017年,中信農業聯合相關產業主體、金融主體以11億美元收購陶氏巴西玉米業務,并以此組建了隆平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拓展南美和北美種業市場。此舉不僅提升了中信農業在玉米種子領域的競爭優勢,也大大加速了我國種業的國際化進程。
2018年,中信農業戰略入股在蛋雞育種、高檔烤鴨育種等方面創新能力領先的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并與參控股企業協同推進優勢資源并購,在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美國、巴西、英國等國均建立研發基地,全球化動植物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
為破解種企科研力量薄弱分散難題,中信農業瞄準生物育種前沿技術,整合科研力量,打造生物育種關鍵共性技術平臺。2020年,入股國內生物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公司華智生物,并與湖南省政府合資設立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創建國家種業實驗室。
一年一次突破、一年一個臺階,中信農業在種業領域一路高歌猛進,背后有著堅實的金融平臺支撐。2016年6月,中信農業聯合隆平高科、海大集團及朱雀投資等成立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經過近5年探索,建立健全“投資方向—細分領域—投資標的”投資決策機制,以股權投資形式發掘項目價值,確保投資的效率和質量。
目前,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旗下管理投資基金在全球范圍實現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覆蓋中國、巴西、美國、英國等7個國家。
共生共享共創——形成資源整合格局
細算中信農業,也只是一個成立于2014年的年輕公司,2016年才正式涉足種業,連續多年的入股并購,如何能管理運營好龐大的種業資產?
“共生、共享、共創,是中信農業的發展理念。”毛長青表示,共生,無意取而代之;共享,共同分享經濟收益;共創,共同創造種業的新可能。中信的收購不是吃掉存量,而是做增量的;收購并不是簡單的財務并表,更重要的是實現資源、技術、管理的有效整合,以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如何整合實現“1+1>2”,考驗著中信農業的智慧。中信農業逐漸探索出投資賦能的“心得”——給予資金支持,幫助被收購企業協調社會資源,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優化完善原有管理體系,建立一套靈活考核機制;通過數字化系統建立起一套內控機制,實現業財一體化。
在被收購前,隆平高科在種業市場也曾頻頻出手,從斥資買斷袁隆平“兩權”到收購“中國黃瓜種業第一品牌”天津德瑞特。加入中信農業后,在資本、技術、管理的強力支撐下,隆平高科大步邁向全球種業巨頭。
通過“種業運營+農業服務、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四輪驅動,隆平高科從雜交稻種子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一,拓展到在玉米、食葵、谷子以及黃瓜、辣椒、甜瓜等蔬菜種子領域市場份額均居全國第一,近3年營業收入穩定在30億元以上,成為我國唯一一家進入世界種業十強的民族種業企業。2020年,公司雜交水稻業務營收約14億元,位居全球第一。
依托隆平高科,中信農業著手轉戰海外市場,開拓全球化市場空間,也助推公司從傳統雜交育種向生物技術育種和智能育種的跨越。隆平高科高級副總裁尹賢文介紹,2019年底以來,中信農業等派駐的中方團隊在隆平巴西駐場后主導精細化管理,建立更具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得到明顯提升。
為更好地推動現代化要素集聚,打造種業資源整合平臺,2019年,中信農業基金和全國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南京國家農創園,面向全球吸引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科研院所。
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種源自主可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當前,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但在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仍然面臨一些難題痛點。
借鑒國際種業公司發展經驗,中信農業在加快種業投資布局的同時,不斷協同國內國外創新資源,推進種質資源整合和自主科技創新攻關,努力實現種源自主可控,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據官方數據顯示,以玉米為例,我國單產水平還不到美國的60%,去年進口量創紀錄達到1130萬噸。2017年中信農業收購巴西玉米種子項目,獲得約1.7萬份玉米種質資源的合法擁有權,大大豐富了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庫。
“源自美洲的優質玉米品種與國內現有資源互補性強,未來可通過穿梭育種項目將巴西玉米種子資源引入國內,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玉米種質資源遺傳背景狹窄、品種同質化、遺傳增益下降等種源問題,為全球玉米種子業務帶來機遇。”隆平高科總裁馬德華說。
除了農作物種業,畜禽種業也是中信農業攻關技術的一大方向。我國生豬繁殖的效率、飼料轉化率和奶牛年產奶量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特別是白羽肉雞,它的祖代種雞主要還是依靠進口,這些品種方面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相關產業發展的質量、速度和效益。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鴨肉生產國和消費國,但長期占據我國鴨肉市場份額超八成的櫻桃谷鴨,育種技術和專利之前一直掌握在英國的櫻桃谷農場中。2017年,中信農業幫助首農股份完成了對全球最大白羽肉鴨育種企業英國櫻桃谷鴨公司的100%股權收購,將前身是“北京鴨”的“櫻桃谷鴨”迎回了中國。
“這是中國動物育種業的首次跨國并購,獲得了全球75%的白羽肉鴨市場份額,對提高我國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及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信農業投資總監徐銳釗說。
2020年,中信農業幫助首農股份與全球最大的生豬育種企業PIC達成合作,將PIC種豬首次引進到中國,并以此次引種為基礎建立曾祖代種豬場。PIC種豬繁殖性能優良、肉品和肉質優異、飼料轉化率高,對于提高國內生豬產業產能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中信農業將聚焦在農作物育種以及相關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做優隆平高科、隆平發展產業主體,重點發展玉米、水稻、蔬菜等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市場容量大、利潤率高的產業,努力為落實種業振興行動作出中信貢獻。”毛長青說。
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國家種業振興,迫切需要加快提高我國種企集聚度,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令人振奮的是,今天我們已然能看到它駛入眼簾的“桅桿”。
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將現代農業定位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農業”)。憑借資本運作、品牌管理與國際化經驗等優勢,中信農業近年來精準布局國內外種業市場,開展數輪兼并收購,由中信農業控制的種業產業資產已躍居中國第一、全球第八,大大提振了民族種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
強化資本運作——搭建種業發展平臺
種業的競爭是資本與技術的雙重競爭。打造“種業航母”,科技與資本兩者缺一不可。中信農業以資本運作為先導,著力構建“產業+科技+金融”綜合發展平臺,拉開種業布局大幕。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成立于1999年,是我國民族種業龍頭企業。2016年1月,中信農業入股隆平高科成為第一大股東,邁出了進軍種業的第一步,并以此搭建種業產業發展平臺。
“立足中國,放眼全球。”中信農業總經理兼隆平高科董事長毛長青介紹,在第四次全球并購浪潮中,為了通過反壟斷審查和達到各國的監管要求,并購企業必須剝離部分市占率過高的資產,這為我國種業企業提供了并購良機。
2017年,中信農業聯合相關產業主體、金融主體以11億美元收購陶氏巴西玉米業務,并以此組建了隆平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拓展南美和北美種業市場。此舉不僅提升了中信農業在玉米種子領域的競爭優勢,也大大加速了我國種業的國際化進程。
2018年,中信農業戰略入股在蛋雞育種、高檔烤鴨育種等方面創新能力領先的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并與參控股企業協同推進優勢資源并購,在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美國、巴西、英國等國均建立研發基地,全球化動植物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
為破解種企科研力量薄弱分散難題,中信農業瞄準生物育種前沿技術,整合科研力量,打造生物育種關鍵共性技術平臺。2020年,入股國內生物種業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公司華智生物,并與湖南省政府合資設立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創建國家種業實驗室。
一年一次突破、一年一個臺階,中信農業在種業領域一路高歌猛進,背后有著堅實的金融平臺支撐。2016年6月,中信農業聯合隆平高科、海大集團及朱雀投資等成立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經過近5年探索,建立健全“投資方向—細分領域—投資標的”投資決策機制,以股權投資形式發掘項目價值,確保投資的效率和質量。
目前,中信農業產業基金旗下管理投資基金在全球范圍實現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覆蓋中國、巴西、美國、英國等7個國家。
共生共享共創——形成資源整合格局
細算中信農業,也只是一個成立于2014年的年輕公司,2016年才正式涉足種業,連續多年的入股并購,如何能管理運營好龐大的種業資產?
“共生、共享、共創,是中信農業的發展理念。”毛長青表示,共生,無意取而代之;共享,共同分享經濟收益;共創,共同創造種業的新可能。中信的收購不是吃掉存量,而是做增量的;收購并不是簡單的財務并表,更重要的是實現資源、技術、管理的有效整合,以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如何整合實現“1+1>2”,考驗著中信農業的智慧。中信農業逐漸探索出投資賦能的“心得”——給予資金支持,幫助被收購企業協調社會資源,制定發展戰略規劃;優化完善原有管理體系,建立一套靈活考核機制;通過數字化系統建立起一套內控機制,實現業財一體化。
在被收購前,隆平高科在種業市場也曾頻頻出手,從斥資買斷袁隆平“兩權”到收購“中國黃瓜種業第一品牌”天津德瑞特。加入中信農業后,在資本、技術、管理的強力支撐下,隆平高科大步邁向全球種業巨頭。
通過“種業運營+農業服務、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四輪驅動,隆平高科從雜交稻種子市場份額居全國第一,拓展到在玉米、食葵、谷子以及黃瓜、辣椒、甜瓜等蔬菜種子領域市場份額均居全國第一,近3年營業收入穩定在30億元以上,成為我國唯一一家進入世界種業十強的民族種業企業。2020年,公司雜交水稻業務營收約14億元,位居全球第一。
依托隆平高科,中信農業著手轉戰海外市場,開拓全球化市場空間,也助推公司從傳統雜交育種向生物技術育種和智能育種的跨越。隆平高科高級副總裁尹賢文介紹,2019年底以來,中信農業等派駐的中方團隊在隆平巴西駐場后主導精細化管理,建立更具競爭力的激勵機制,得到明顯提升。
為更好地推動現代化要素集聚,打造種業資源整合平臺,2019年,中信農業基金和全國首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創中心——南京國家農創園,面向全球吸引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科研院所。
推動科技創新——實現種源自主可控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當前,我國農業用種安全是有保障的,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但在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仍然面臨一些難題痛點。
借鑒國際種業公司發展經驗,中信農業在加快種業投資布局的同時,不斷協同國內國外創新資源,推進種質資源整合和自主科技創新攻關,努力實現種源自主可控,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據官方數據顯示,以玉米為例,我國單產水平還不到美國的60%,去年進口量創紀錄達到1130萬噸。2017年中信農業收購巴西玉米種子項目,獲得約1.7萬份玉米種質資源的合法擁有權,大大豐富了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庫。
“源自美洲的優質玉米品種與國內現有資源互補性強,未來可通過穿梭育種項目將巴西玉米種子資源引入國內,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玉米種質資源遺傳背景狹窄、品種同質化、遺傳增益下降等種源問題,為全球玉米種子業務帶來機遇。”隆平高科總裁馬德華說。
除了農作物種業,畜禽種業也是中信農業攻關技術的一大方向。我國生豬繁殖的效率、飼料轉化率和奶牛年產奶量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0%左右,特別是白羽肉雞,它的祖代種雞主要還是依靠進口,這些品種方面的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相關產業發展的質量、速度和效益。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鴨肉生產國和消費國,但長期占據我國鴨肉市場份額超八成的櫻桃谷鴨,育種技術和專利之前一直掌握在英國的櫻桃谷農場中。2017年,中信農業幫助首農股份完成了對全球最大白羽肉鴨育種企業英國櫻桃谷鴨公司的100%股權收購,將前身是“北京鴨”的“櫻桃谷鴨”迎回了中國。
“這是中國動物育種業的首次跨國并購,獲得了全球75%的白羽肉鴨市場份額,對提高我國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及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信農業投資總監徐銳釗說。
2020年,中信農業幫助首農股份與全球最大的生豬育種企業PIC達成合作,將PIC種豬首次引進到中國,并以此次引種為基礎建立曾祖代種豬場。PIC種豬繁殖性能優良、肉品和肉質優異、飼料轉化率高,對于提高國內生豬產業產能具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中信農業將聚焦在農作物育種以及相關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做優隆平高科、隆平發展產業主體,重點發展玉米、水稻、蔬菜等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市場容量大、利潤率高的產業,努力為落實種業振興行動作出中信貢獻。”毛長青說。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n3c8.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