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無人機公司Pyka獲得1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引起業內關注。據了解,Pyka公司主要生產用于噴灑農作物的無人機,通過智能航天技術,實現自動駕駛小飛機噴灑化學藥劑,從而將自動駕駛飛機與農業化學應用結合起來,幫助農業活動提升效率。
無人機全稱“無人駕駛飛行器”,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它涉及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以及航空動力推進技術等,是信息時代高技術含量的產物。也被很多人士稱為黑科技產品。
因體型小巧、靈活,再加之無線充電、視覺避障、手勢控制、5G通訊、集成芯片等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無人機性能實現大幅提升,隨身攜帶、簡易操作、長續航能力、自主反應將成為主要特點,備受用戶喜愛。
無人機最早被應用于軍事領域,隨著無人機發展的演變,目前,正在廣泛應用于企業、消費者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如航拍、農業、植保、快遞運輸、災難救援、線路維護、交通疏導等多個領域。
根據工信部2017年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據人民網報道稱,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注冊的無人機數量高達33.9萬架。僅深圳就擁有世界民用小型無人機70%的市場份額,有大疆、一電、科比特、艾特、科比特、九星智能等3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億歐認為,無人機在倉儲管理、農業、包裹郵寄這三大場景得到較好落地應用與推廣,在行業中也備受矚目。
無人機+RFID落地,打破倉儲管理常規
在生產、制造等企業中,倉庫必不可少,是儲存原材料、配件、成品的關鍵區域。因此,倉庫儲備空間的有效利用和優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倉儲管理依靠人工對庫存貨物的入庫、出庫、揀選、盤點以及移庫進行操作和管理,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不僅效率低,數據無法實時統計上報,而且某些數據更是存在遺漏、缺失以及誤報等問題。
RFID技術的普及,使得倉庫在數據的采集環節有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手段,尤其是在出入庫環節,借助RFID技術的批量讀取功能,可以大幅度減少出入庫時間,提高數據準確性。
無人機借助RFID技術,將無人機空間飛行靈活性與RFID無需接觸、可穿透性、快速批量傳輸等優勢結合起來,打破高度和逐件掃描的束縛,成為靈活高效、低成本的倉儲盤點新型解決方案。
無人機攜帶RFID讀寫器,基于自動規劃飛行路線或者人工領航方式,遍及倉內所有貨架商品的RFID標簽卡并收集信息,與倉儲管理系統進行實時聯動,實現倉內快速盤點。
倉內一般使用小型無人機,攜帶大尺寸和較為沉重的讀卡器,會增加無人機的潛在風險,目前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為無人機配帶用于信號放大的中繼器或者研發便攜式讀卡器。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也表示,RFID就是通常用于無人貨架的磁感應標簽技術,無人機可以定位這些標簽,幫助統計庫存,實現自動化管理。
無人機應用,讓農業運作走向科技化
隨著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大,傳統的農業生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而農業無人機強大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為更加科學地農作物種植與防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借助無人機,農民和B端農業運營商可以實時獲取他們土地的實時情況。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還能夠繪制精確的地塊與土壤銜接的三維地圖,為播種運營者制定詳密的規劃,在農業生產的起始階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無人機能夠根據地理地形不斷調整飛行高度并自主識別、躲避障礙物,依托先進的噴灑系統對農作物實施精準而均勻的噴灑作業。該技術極大降低了農藥用量,很好地減輕了植保作業對水體以及環境的污染。
同時,還可密切監控農作物的地塊狀況、水分應用、熱量情況,為后期的灌溉與土壤氮含量、作業密度管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總的來說,無人機可以為農業中農作物進行疾病診斷、土壤侵蝕特征影像、病蟲害影像、噴藥等提供支持,緩解人力勞作壓力,和人力勞作中監察的缺失。
人機協作,快遞配送更自如
最后一公里,是快遞企業及消費者的痛點。于是出現了“無人機+車”與“無人機+智能柜”的人機協作模式,緩解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無人機+車”模式中,貨車作為移動配送中心,與無人機優勢互補,形成地空并行、移動式協作的末端配送解決方案。貨車車頂配套有小型起降平臺,無人機裝載快遞包裹得到配送指令后,即可自主規劃飛行路線進行投遞,與此同時快遞員可以進行人工投遞以及開往下一個配送地點,無人機在配送結束后自動飛回貨車,并進行充電。
“無人機+智能柜”則實現了地空無縫銜接,是末端配送技術的新突破。智能柜成為無人機與用戶之間的緩存平臺,可實現無人機寄遞全程自動化運行。
作為解決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智能柜首先輔助無人機精準降落, 并自動完成包裹裝卸分類、移置格口,以及無人機電池充電,然后用戶只需要人臉識別驗證身份后,即可取走包裹;同時當用戶投遞包裹后,智能柜可自動稱量并生成運單,無人機會將包裹取走,實現快遞自助收寄。
這種模式,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可通過遠程網絡實時監控和干預,無需人工處理,真正實現無人機配送自動化和無人化。
小結: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三大領域的運用,是人們較為常見,也是可以直接看到運用效果的場景。都可以有效替代人力進行更好的勞作,提高效率,發揮無人機的長處,從而讓人去做更重要的事。
當然,無人機自2010年進入民用市場至今,已10年時間。無人機的研發成功與落地應用,只是國內無人機發展的第一步。無人機應用所涉及到的行業較為廣泛,在其發展繁榮的背后,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無人機技術復雜,產品特殊,投入人力物力大,且成果見效慢;第二,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管控辦法、商業模式以及后期數據處理等相對不完善;第三,無人機市場無統一標準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亂象,加之資本的投入,更是出現眾多良莠不齊的企業,對行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力。
無人機全稱“無人駕駛飛行器”,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它涉及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智能控制技術以及航空動力推進技術等,是信息時代高技術含量的產物。也被很多人士稱為黑科技產品。
因體型小巧、靈活,再加之無線充電、視覺避障、手勢控制、5G通訊、集成芯片等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無人機性能實現大幅提升,隨身攜帶、簡易操作、長續航能力、自主反應將成為主要特點,備受用戶喜愛。
無人機最早被應用于軍事領域,隨著無人機發展的演變,目前,正在廣泛應用于企業、消費者的日常生產生活中,如航拍、農業、植保、快遞運輸、災難救援、線路維護、交通疏導等多個領域。
根據工信部2017年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據人民網報道稱,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注冊的無人機數量高達33.9萬架。僅深圳就擁有世界民用小型無人機70%的市場份額,有大疆、一電、科比特、艾特、科比特、九星智能等300多家無人機企業,年銷售總額超過200億元。
從目前的發展來看,億歐認為,無人機在倉儲管理、農業、包裹郵寄這三大場景得到較好落地應用與推廣,在行業中也備受矚目。
無人機+RFID落地,打破倉儲管理常規
在生產、制造等企業中,倉庫必不可少,是儲存原材料、配件、成品的關鍵區域。因此,倉庫儲備空間的有效利用和優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倉儲管理依靠人工對庫存貨物的入庫、出庫、揀選、盤點以及移庫進行操作和管理,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而且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不僅效率低,數據無法實時統計上報,而且某些數據更是存在遺漏、缺失以及誤報等問題。
RFID技術的普及,使得倉庫在數據的采集環節有了非常便捷高效的手段,尤其是在出入庫環節,借助RFID技術的批量讀取功能,可以大幅度減少出入庫時間,提高數據準確性。
無人機借助RFID技術,將無人機空間飛行靈活性與RFID無需接觸、可穿透性、快速批量傳輸等優勢結合起來,打破高度和逐件掃描的束縛,成為靈活高效、低成本的倉儲盤點新型解決方案。
無人機攜帶RFID讀寫器,基于自動規劃飛行路線或者人工領航方式,遍及倉內所有貨架商品的RFID標簽卡并收集信息,與倉儲管理系統進行實時聯動,實現倉內快速盤點。
倉內一般使用小型無人機,攜帶大尺寸和較為沉重的讀卡器,會增加無人機的潛在風險,目前的解決方案主要包括為無人機配帶用于信號放大的中繼器或者研發便攜式讀卡器。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也表示,RFID就是通常用于無人貨架的磁感應標簽技術,無人機可以定位這些標簽,幫助統計庫存,實現自動化管理。
無人機應用,讓農業運作走向科技化
隨著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大,傳統的農業生產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挑戰。而農業無人機強大的數據采集與分析功能為更加科學地農作物種植與防護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借助無人機,農民和B端農業運營商可以實時獲取他們土地的實時情況。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還能夠繪制精確的地塊與土壤銜接的三維地圖,為播種運營者制定詳密的規劃,在農業生產的起始階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無人機能夠根據地理地形不斷調整飛行高度并自主識別、躲避障礙物,依托先進的噴灑系統對農作物實施精準而均勻的噴灑作業。該技術極大降低了農藥用量,很好地減輕了植保作業對水體以及環境的污染。
同時,還可密切監控農作物的地塊狀況、水分應用、熱量情況,為后期的灌溉與土壤氮含量、作業密度管理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持。
總的來說,無人機可以為農業中農作物進行疾病診斷、土壤侵蝕特征影像、病蟲害影像、噴藥等提供支持,緩解人力勞作壓力,和人力勞作中監察的缺失。
人機協作,快遞配送更自如
最后一公里,是快遞企業及消費者的痛點。于是出現了“無人機+車”與“無人機+智能柜”的人機協作模式,緩解和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無人機+車”模式中,貨車作為移動配送中心,與無人機優勢互補,形成地空并行、移動式協作的末端配送解決方案。貨車車頂配套有小型起降平臺,無人機裝載快遞包裹得到配送指令后,即可自主規劃飛行路線進行投遞,與此同時快遞員可以進行人工投遞以及開往下一個配送地點,無人機在配送結束后自動飛回貨車,并進行充電。
“無人機+智能柜”則實現了地空無縫銜接,是末端配送技術的新突破。智能柜成為無人機與用戶之間的緩存平臺,可實現無人機寄遞全程自動化運行。
作為解決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智能柜首先輔助無人機精準降落, 并自動完成包裹裝卸分類、移置格口,以及無人機電池充電,然后用戶只需要人臉識別驗證身份后,即可取走包裹;同時當用戶投遞包裹后,智能柜可自動稱量并生成運單,無人機會將包裹取走,實現快遞自助收寄。
這種模式,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可通過遠程網絡實時監控和干預,無需人工處理,真正實現無人機配送自動化和無人化。
小結: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三大領域的運用,是人們較為常見,也是可以直接看到運用效果的場景。都可以有效替代人力進行更好的勞作,提高效率,發揮無人機的長處,從而讓人去做更重要的事。
當然,無人機自2010年進入民用市場至今,已10年時間。無人機的研發成功與落地應用,只是國內無人機發展的第一步。無人機應用所涉及到的行業較為廣泛,在其發展繁榮的背后,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面臨諸多挑戰。
第一,無人機技術復雜,產品特殊,投入人力物力大,且成果見效慢;第二,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管控辦法、商業模式以及后期數據處理等相對不完善;第三,無人機市場無統一標準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亂象,加之資本的投入,更是出現眾多良莠不齊的企業,對行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力。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n3c8.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