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開始,豬肉價格一路暴漲。此后的幾年時間里,養豬行業也突然變成了熱門。
近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新希望一直都有養豬板塊,只是規模小一些,沒有飼料板塊那么大。隨著非洲豬瘟的暴發,在穩產保供的政策驅動下,依托之前的資源,擴大養殖規模是必然的。
劉永好說:“今年我們出欄生豬1400萬頭,看來問題不大。明年,在此基礎上肯定還要有所增長。”
從鵪鶉蛋大王到飼料大王,如今的新希望集團也將首次邁入養豬的“千萬級俱樂部”,并躋身行業前三。
躋身“千萬級俱樂部”
1000萬頭肉豬是什么概念?
按照200斤的商品豬,屠宰后約有140斤左右的豬肉可供出售。1000萬頭肉豬可以屠宰豬肉77萬噸,按照人均年消費70斤計算,可以滿足2000多萬人一年的豬肉消費需求。
千萬頭,可以說是中國生豬養殖的一個分水嶺。
上市豬企業的三季度報顯示,中國四大養豬巨頭分別是:牧原股份(4522.4萬頭)、溫氏股份(1241.9萬頭)、新希望(990.1萬頭)、正邦科技(702.1萬頭)。
劉永好曾表示,養豬戰略是集團的一號工程,這是集團上上下下一致公認的。所以,不僅新希望地產在幫助集團拿地養豬,乳品板塊、環保板塊以及金融板塊都可以發動起來幫助集團養豬拿地。
而已經搶占第三位的新希望,也并不希望止步于此。根據其生豬出欄規劃,2022年目標1400萬頭,2023年1850萬頭,2024年2300萬頭~2500萬頭,未來出欄量則會維持在3000萬頭左右。
從飼料大王到養豬大王
1986年,兄弟幾人變賣所有家產湊足1000塊,建立了育新良種場進行鵪鶉養殖,規模也漸漸有了起色。兄弟四人合力把鵪鶉蛋暢銷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成為名副其實的“鵪鶉大王”。
劉氏四兄弟決定用一個充滿美好前景的詞來重新命名自己的養殖場——“希望”。后來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飼料大王“新希望”集團。
1995年,當時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希望集團“中國私營企業500強的第一位”,這個大牌子至今還掛在他的辦公室。對于一個成長中的民營企業,這無疑是莫大的鼓勵。
同年,四兄弟和平分手,明晰了劉氏家族企業模糊的產權歸屬,劉永好成立南方希望公司(即新希望),也是四兄弟中規模、名氣最大的集團。劉永好從“鵪鶉大王”起步,轉型飼料后被稱為40年屹立不倒的“飼料大王”。
新時期,劉永好對養豬寄予厚望。2019年,劉永好表示自己大手筆進軍養豬產業,投資超300億、建設5個項目、生豬養殖產能加起來將超過1200萬頭。未來,新希望還將加大在農業板塊的投資,5年內將超過500億元。
40年后,71歲的劉永好又朝著“養豬大王”發起沖鋒。
麥田的守望者
40年來,劉永好產業覆蓋農牧食品、化工資源、地產與基礎設施、金融與投資等四大板塊。雖然非農業領域利潤豐厚,但即使在樓市最瘋狂的時候,劉永好始終選擇農業作為自己的支撐點。
劉永好有一個夢想,是將新希望集團打造成世界級的農牧企業。所以,在其它領域,劉永好是投資人,運用的是資本力量,但在農業這個大本營,他一直是以實業家的身份在精心經營。
但是,農業并非“賺快錢”的領域,要想獲得長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所以,多年來,劉永好通過其他產業不斷給農業輸血,也服務于農業。他說,“這是一個社會責任問題。對內,幾萬員工都是做農業出身的;對外,我們是養豬的、做飼料的。”
在世紀元年,馬云找到劉永好希望其投資阿里巴巴。當時的劉永好沉浸在飼料行業,一心只想把產品賣給農民,所以他錯過了馬云和阿里巴巴。殊不知,也正是因為劉永好的專注和“有限的多元化”戰略才成就了今天超2400億營收的“希望”帝國。
內容來源:食業家(shiyehome),農業行業觀察全網推薦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