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鄧秀新(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原校長)
編者按:2022年11月26日,由中國社會保障學會主辦,光明網、《社會保障評論》編輯部協辦的“共同富裕大家談”第二期在線上舉行。本期主題為“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鄭功成、陳錫文、鄧秀新、劉喜堂、鄧文凱、魏后凱、肖黎明、劉守英、何文炯、李小云、席恒等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發表演講。中國農村發展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資深講席教授李小云作題為“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農民富”的報告。為匯聚各界共識,探求鄉村振興與農民共富之路,光明網對報告內容予以刊發。
實現共同富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廣大農村人口如何走向富裕的道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是一條重要途徑。山區約占中國國土面積的70%,山區農民又是過去農村群體中脫貧致富難度較大的群體,今天和未來農民致富的困難也在山區。中國有7億畝耕地在山區,23億畝草場也在山區,山區植物種類很多,少數民族大部分聚居在山區。山區具有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等優越的條件,具備比平原更獨特的產業優勢。
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要把握“一二三”原則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一二三”原則。“一”即發現“唯一”的資源要素,形成別人不可或難以模仿的產業。“二”即在宏觀布局中考慮適宜發展和適度發展“兩個適”。“三”即堅持技術、經濟、環保“三可行”,實現自然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的“三轉變”,做到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三家結合”。
(一)發現唯一
在發展特色產業中,要善于發現地方特色。對于農作物而言,其特色通常表現為品種、“風土”(氣候和土壤)、特種技藝等。
(二)把握“兩個適字”
在產業發展的宏觀布局中,要考慮適宜發展和適度發展“兩個適”。
第一個“適”即適宜發展,也就是因地制宜。農作物是一個生命體,對氣候土壤有一定要求,不適宜的氣候將導致毀滅性災難,如作物凍死、病蟲害多、品質不達標、農作物不開花等。實際調研過程中也存在較多跟風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
第二個“適”即適度發展。實際工作中,由于缺乏有效而及時的統計數據作參考,判斷產業發展規模非常困難。今天發展特色產業的最大問題是作物產量遠超市場需求。部分地區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某一產業,結果剛投產就賣不出去。基于長期調研,可得出一個果樹產業發展是否適度的經驗性公式,即果品產地價格=綜合生產成本*2時,大體上是市場供需平衡點。高于此,說明擴大規模沒有問題,如果低于成本的2倍,則不宜再擴大規模。
(三)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處理好技術、經濟和環境的關系,做到“三個可行”,即特色產業選擇時要論證技術、經濟上可行,環保方面也可行。許多產業的發展在技術上具備可行性,但因技術專家無需為經濟負責或對市場需求不了解、缺乏成本概念導致經濟上可行性不高。
二是特色產業發展上,要實現“三個轉變”。首先,要將氣候、土壤等自然優勢轉化成產品優勢,例如化州橘紅。其次,要將技術優勢轉化成產品競爭力,例如浙江發展設施栽培的高品質柑橘紅美人。再者,要將人文優勢轉化成品牌優勢,例如褚橙。
三是產業發展要發揮好三方面的作用,即發揮好政府的綜合協調作用、科技“四兩撥千斤”的關鍵作用、企業家的市場開拓作用。通俗而言,就是實現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的結合。發展特色產業需要政府協調,否則難以形成一定規模。農業特色產業,尤其是種養殖業發展需要政府出面組織疫病防控。僅依靠政府投入也難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還需要科學家解決一些關鍵的技術問題以提高生產效率。企業家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許多地方產品生產后無法在市場上銷售,不能實現價值。因此,缺少政府這只手,產業很難做成和做大;沒有科學家這只手,產業很難做好;沒有企業家這只手,產業很難實現價值。政府、科技、企業家的合作支持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情況被稱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鐵三角。此外,比三方的作用發揮更重要的是業主(合作社、大戶、企業)的主動性和責任心。
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要更新觀念
過去不少地方在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出現了技術、市場、資金、觀念等問題,具體表現為五個方面:第一,大小倒置,出現產業錯位。具體而言就是大眾產品一味追求高端,市場越做越小;小眾產品一味貪大求量,造成產品過剩,價格暴跌。第二,重前輕后。習慣了抓產前,轟轟烈烈抓規模,對產后和銷售環節重視不夠。生產出了產品,卻沒有成為商品,更沒有成為有品牌的知名產品。第三,變廢為寶搞加工,加工品上不了檔次。不注重發展加工專用品種,加工品質量在低中檔徘徊。第四,不分物性,一味搞精深加工,加工生產出來的產品沒有太多市場。第五,重種(品種)輕種(種植、養殖)。部分地方發展特色產業過程中將品種視作解決一切問題的核心,過度依賴品種的作用,對種植養殖技術發展的重視程度不足。
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必須在堅持“一二三”原則、剖析已有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以質量為效益、為核心發展好特色產業,讓農民走上富裕道路。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