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農民“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代表農業農村的未來。近年來,延安市高素質農民培育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政策扶持為支撐,不斷創新培育機制,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不斷取得喜人成績。截止2023年3月底,總計培育高素質農民19796人,一批農業農村的“領頭羊”正在不斷成長。
01 “點餐式”培訓,激發致富內生動力
近年來,延安市農廣校積極探索,豐富創新了培訓模式,學員能力大幅提升。建立以學校為主體,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實訓基地,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省、市、縣三級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全市共認定高素質農民實訓基地77個,其中省級實訓基地20個,市級實訓基地29個,縣級實訓基地28個。
李延峰是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坪橋鎮高家灣村村民,是安塞名優特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法人,從一位普通農民到高素質農民,從白手起家到年銷售額400多萬元的“電商達人”。
“蘋果、設施蔬菜、養殖等主導產業的培訓,真正契合了新時代農民的實際需求,讓我學到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及經營管理理念。”李延峰深有感悟地說。
2004年,在外打工的李延峰毅然回鄉,開始種植果園,缺乏果園管護技術,他就從零開始學。看農業雜志,追農業欄目,向專技人員咨詢,通過網絡線上學習,利用一切時間參加各類培訓……然后再把學到的知識技能應用到實踐中。
隨著果園管理逐漸走上正軌,李延峰又開始流轉土地種植小雜糧。幾年下來,他不僅把果園管理得頂呱呱,小雜糧也種得不含糊,他本人還成為了有名的“田秀才”“土專家”,2018年被認定為“高級職業農民”。
“合作社通過線下和線上銷售,小雜糧、山地蘋果兩項銷售額達400余萬元。”李延峰說。
“近年來,安塞區高度重視領軍人才的使用,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充實到村組領導崗位,帶領村民發展農業產業,共走振興之路,李延峰就是其中一位。”安塞區農廣校校長曹飛說。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延安市農廣校充分發揮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探索培育模式,創新培育方法,完善培育體系,不斷提升培訓成果,越來越多的農民改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成為農村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助推鄉村振興。
02 培育“新農人”,打造鄉村振興“主力軍”
經過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的不懈努力,目前,延安市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一批高素質農民正在成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合作社領辦人和帶頭人,為現代農牧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這支綜合型人才隊伍里,吳起縣鐵邊城鎮田南灣村43歲的邵鵬山,是一位典型代表。
201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邵鵬山接觸到了養豬,后經過多次考察,發現養豬行業前景不錯。加上自己也懂得一些養豬知識,隨即萌生了養豬創業的想法。2012年,帶著包工賺來的200多萬積蓄返鄉養起了豬,從“包工頭”到成為年出欄5000余頭的“豬倌”,邵鵬山告別年少時朝思暮想的“城市夢”,回到他熟悉又陌生的田南灣村。
“這幾年,凡是有培訓我都會積極參加,我從這些培訓上學到了很多科學養殖的新技術,還開闊了眼界。通過學習,現在養殖更專業、更科學,不僅節省了飼料,收入也提高了不少”邵鵬山說。2022年7月,邵鵬山獲得了高級職業農民資格。
“開展培訓之前,我們會認真做好培訓對象遴選和需求調研,重點掌握農民底數和培訓需求,了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術需求,確定培訓類型,做到培訓需求與供給有效匹配。”吳起縣農廣校副校長劉文明說。
03 再立新潮頭 打造農民“生產生活寶典”
近日,由延安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延安市農廣校承辦的“延安百萬農民大培訓”第100期培訓舉行,邀請了延安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剛正就肉牛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在線上進行了講解,吸引了17.5萬農民和網友圍觀。
讓農民“在學中干、在干中學”,延安市于2020年實施百萬農民線上大培訓,截止目前共舉辦100期,點擊量高達7100余萬人次,其中2023年百萬農民線上大培訓平臺開展31期專家直播培訓,針對蘋果管理、糧食種植、畜牧養殖、大棚蔬菜等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專家教授及時給出了詳細的解答,點擊量達1198.5萬人次,被省市網信辦評為”網絡公益工程優秀精品項目。
“‘百萬農民大培訓’培養了一批農村實用人才,樹立了一批高素質農民典型,帶動了農業增產增效的農民增收。我們將結合全市農業農村發展現狀,進一步整合高素質農民培育資源,創新工作方法,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專業技能、服務管理等復合型人才,力爭使參訓學員成長為延安市的致富能人、致富強人和產業發展帶頭人,發揮好高素質農民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延安市農廣校校長宋利山說。
記者:張小雄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