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以旱作農業為主的省份。加快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農業發展的大方向,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的根本路徑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舉措 ——
這幾天,在榆社縣北寨鄉趙王村田間地頭里到處都能看到農民們忙碌的身影。4月16日一大早,村民高小苗就忙著栽種馬鈴薯。他們今年采取深翻土地、施用有機肥、膜下滴灌、引進新品種等措施,開展一年兩季的有機旱作農業種植。晉中市全市旱地面積37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域。近年來,全市上下切實加快全市有機旱作農業建設步伐,有機旱作農業成功引領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我省地處干旱半干旱區,旱地占70%,山地占70%,山多地少,水資源匱乏,旱作農業一直是山西農耕的傳統優勢。2018年全面啟動實施有機旱作農業,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導之下,山西現代農業開始了新一輪的選擇和重構。節水的傳統旱作技術、有機的時代元素、品牌的塑造之路紛紛向特色農業聚集。
特色產業強勢崛起
又是一年春來到,人間處處綠意濃。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的壺關旱地西紅柿產業,也進入了新一年的種植階段。在壺關縣紹良村陽光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工人們正在給穴盤盛裝育苗基質,播種機精準點籽,再由工作人員覆蓋基質、擺放整齊,一派忙碌景象。“這些年,壺關旱地西紅柿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村民們種植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對種苗的需求明顯增加。為提高育苗效率,2018年合作社引進了播種機,實現了西紅柿穴盤工廠化育苗,一天可育90萬株苗。”該合作社理事長栗交忠介紹,“預計5月10日出苗,可滿足800余畝旱地西紅柿種植需求。”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素有“干壺”之稱的壺關,近年來深入挖掘本地光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全面推廣旱地西紅柿種植。為推動旱地西紅柿規模化種植,該縣制定實施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種植旱地西紅柿每畝補貼300元,規模種植戶當年集中連片種植旱地西紅柿10畝以上每畝補貼200元,繳納旱地蔬菜種植保險每畝補貼50%保險費,使用防雹網每畝補貼300元,規模戶每帶動1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增收脫貧的補貼1000元等多項惠農政策……旱地西紅柿種植產業在壺關大地上取得長足發展。目前,該縣旱地西紅柿已經發展到10個鄉鎮170多個村,167個種植合作社、2萬余個家庭進行種植,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總產值達到10億元。
發展現代農業成效凸顯
十年九旱的壽陽縣此時正在上演著旱地變糧倉的故事。壽陽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坐擁百萬畝耕地、百萬畝林地,但溝壑縱橫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旱作農業區。早在清朝,壽陽“三代帝師”祁寯藻就編寫了《馬首農言》一書。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干旱地域的農業經營方式,現在仍被作為山西農業大學的教學資料使用,對于干旱地域的農業生產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近年來,壽陽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供給側改革為突破,形成了以糧、菜、果、牧四大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19年,壽陽縣被列入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為更好地落實任務要求,壽陽縣與山西省農科院、山西農業大學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全面實施了旱作農業工程。圍繞四大產業,投資1600余萬元,規劃打造嘉禾有機旱作高產玉米種植示范片、嘉禾有機旱作高產玉米景尚鄉示范推廣片、上湖鄉常村高品質玉露香梨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三個千畝以上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景尚鄉重桃村有機旱作蔬菜試驗示范區,景尚鄉景尚村北下洲小組優質雜糧試驗示范區,松塔鎮松塔村富硒彩谷試驗示范區,松塔鎮松塔村富硒土豆、大豆試驗示范區四個有機旱作特色試驗示范區。實施規模14270畝,實施主體5個,推廣應用集成技術十余項,相繼贏得了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的充分肯定。從十年九旱的低產田,到林茂糧豐的宜居家園,壽陽人民闖出了一條小康新路。
打好有機旱作持久戰
由干旱少雨且干旱頻率在加快、旱情在加劇、生態依然脆弱的省情決定,發展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必由之路。“自從采用了有機旱作配套技術之后,產量更高了,品質也更好了。現在富硒新小米一斤有時候能賣到14元到15元。”山陰縣岱岳鎮七里溝村的谷子種植戶劉振興樂呵呵地說。朔州市被確定為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后,“有機旱作”就成了山陰縣農民口中的熱門話題。山陰縣緊扣“全省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雁門關生態畜牧核心區”兩大基地建設契機,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建設。為進一步發揮示范縣、片典型引領作用,省農業農村廳成立了100名農業專家組成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指導組,建立了首席專家包縣包片服務機制,為示范縣、片提供生產指導、技術服務。目前,全省已在3市10縣整建制創建示范區,在全省擇優選擇了70個集中連片地塊創建示范片,已建設抗旱節水新品種示范基地3000多畝,建立特色良種繁育基地4000余畝。選育、引進雜糧和油料作物抗旱節水新品種100多個,因地制宜遴選出50多項集成技術,其中滲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麥探墑溝播、高粱密植精播等旱作技術深受農民歡迎。
壽陽縣有機旱作農業春季作業現場。
這幾天,在榆社縣北寨鄉趙王村田間地頭里到處都能看到農民們忙碌的身影。4月16日一大早,村民高小苗就忙著栽種馬鈴薯。他們今年采取深翻土地、施用有機肥、膜下滴灌、引進新品種等措施,開展一年兩季的有機旱作農業種植。晉中市全市旱地面積370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65%以上,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域。近年來,全市上下切實加快全市有機旱作農業建設步伐,有機旱作農業成功引領了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我省地處干旱半干旱區,旱地占70%,山地占70%,山多地少,水資源匱乏,旱作農業一直是山西農耕的傳統優勢。2018年全面啟動實施有機旱作農業,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導之下,山西現代農業開始了新一輪的選擇和重構。節水的傳統旱作技術、有機的時代元素、品牌的塑造之路紛紛向特色農業聚集。
特色產業強勢崛起
又是一年春來到,人間處處綠意濃。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認證的壺關旱地西紅柿產業,也進入了新一年的種植階段。在壺關縣紹良村陽光種養專業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工人們正在給穴盤盛裝育苗基質,播種機精準點籽,再由工作人員覆蓋基質、擺放整齊,一派忙碌景象。“這些年,壺關旱地西紅柿越來越得到市場的認可,村民們種植的積極性逐步提高,對種苗的需求明顯增加。為提高育苗效率,2018年合作社引進了播種機,實現了西紅柿穴盤工廠化育苗,一天可育90萬株苗。”該合作社理事長栗交忠介紹,“預計5月10日出苗,可滿足800余畝旱地西紅柿種植需求。”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大溝深、十年九旱,素有“干壺”之稱的壺關,近年來深入挖掘本地光照時間長、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全面推廣旱地西紅柿種植。為推動旱地西紅柿規模化種植,該縣制定實施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種植旱地西紅柿每畝補貼300元,規模種植戶當年集中連片種植旱地西紅柿10畝以上每畝補貼200元,繳納旱地蔬菜種植保險每畝補貼50%保險費,使用防雹網每畝補貼300元,規模戶每帶動1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增收脫貧的補貼1000元等多項惠農政策……旱地西紅柿種植產業在壺關大地上取得長足發展。目前,該縣旱地西紅柿已經發展到10個鄉鎮170多個村,167個種植合作社、2萬余個家庭進行種植,種植面積達到6萬畝,總產值達到10億元。
發展現代農業成效凸顯
十年九旱的壽陽縣此時正在上演著旱地變糧倉的故事。壽陽屬典型的丘陵山區,坐擁百萬畝耕地、百萬畝林地,但溝壑縱橫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旱作農業區。早在清朝,壽陽“三代帝師”祁寯藻就編寫了《馬首農言》一書。該書系統地論述了干旱地域的農業經營方式,現在仍被作為山西農業大學的教學資料使用,對于干旱地域的農業生產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近年來,壽陽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供給側改革為突破,形成了以糧、菜、果、牧四大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19年,壽陽縣被列入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為更好地落實任務要求,壽陽縣與山西省農科院、山西農業大學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全面實施了旱作農業工程。圍繞四大產業,投資1600余萬元,規劃打造嘉禾有機旱作高產玉米種植示范片、嘉禾有機旱作高產玉米景尚鄉示范推廣片、上湖鄉常村高品質玉露香梨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三個千畝以上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景尚鄉重桃村有機旱作蔬菜試驗示范區,景尚鄉景尚村北下洲小組優質雜糧試驗示范區,松塔鎮松塔村富硒彩谷試驗示范區,松塔鎮松塔村富硒土豆、大豆試驗示范區四個有機旱作特色試驗示范區。實施規模14270畝,實施主體5個,推廣應用集成技術十余項,相繼贏得了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市農業農村局的充分肯定。從十年九旱的低產田,到林茂糧豐的宜居家園,壽陽人民闖出了一條小康新路。
打好有機旱作持久戰
由干旱少雨且干旱頻率在加快、旱情在加劇、生態依然脆弱的省情決定,發展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必由之路。“自從采用了有機旱作配套技術之后,產量更高了,品質也更好了。現在富硒新小米一斤有時候能賣到14元到15元。”山陰縣岱岳鎮七里溝村的谷子種植戶劉振興樂呵呵地說。朔州市被確定為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后,“有機旱作”就成了山陰縣農民口中的熱門話題。山陰縣緊扣“全省特色農產品加工”和“雁門關生態畜牧核心區”兩大基地建設契機,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全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建設。為進一步發揮示范縣、片典型引領作用,省農業農村廳成立了100名農業專家組成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指導組,建立了首席專家包縣包片服務機制,為示范縣、片提供生產指導、技術服務。目前,全省已在3市10縣整建制創建示范區,在全省擇優選擇了70個集中連片地塊創建示范片,已建設抗旱節水新品種示范基地3000多畝,建立特色良種繁育基地4000余畝。選育、引進雜糧和油料作物抗旱節水新品種100多個,因地制宜遴選出50多項集成技術,其中滲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麥探墑溝播、高粱密植精播等旱作技術深受農民歡迎。
農先鋒網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網站(www.n3c8.cn)聯系,本網站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
聯系郵箱:3267146135@qq.com